近日,江淮汽車傳出將向烏克蘭衛生部提供7000多輛各種醫療專用車的消息。中國進出口銀行為該項目提供貸款,烏克蘭政府為該項目提供國家擔保,雙方將盡快簽訂供貨合同和貨款協議。“目前,這7000多輛醫療專用車尚未出口,產品正處于調整階段,需要視烏克蘭當地的需求和市場情況而定。”江淮汽車國際公司市場開發部相關人士告訴《商用汽車新聞》記者。 這只是今年國內專用車出口逐步恢復的一個縮影。據相關數據顯示,上半年國內專用車出口數量同比增長34.67%。如此高的增長,國內專用車是否迎來出口“好時光”?日前,《商用汽車新聞》記者致電國內部分專用車企業,探討出口市場的現狀。 不發達國家 仍是主力市場 “上半年,我們出口到蘇丹的金額是500多萬元,古巴800多萬元,秘魯100多萬元。跟去年相比有較為明顯的增長。”鄭州紅宇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外貿部經理張記華表示,目前紅宇專用車只有冷藏車出口,產品相對單一,但可以看出國外市場的需求潛力很大。“中東地區也是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,還包括越南、印度等。” “我們在日本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實現了出口,車型主要是骨架車和油罐車。”北京中集車輛物流裝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軍說道。 張記華認為,國內專用車進入第一世界國家的數量有限,而進入第三世界國家相對容易。這些國家里有很多不正規的改裝企業和規模較小的中、小型專用車企業,由于受到規模、產能和研發技術等限制,產品無法滿足當地市場需求,就得依靠進口。這給國內專用車企業帶來機遇。“經濟落后一些的國家比較好進入,它們的汽車生產技術較為落后。對于專用性較強的車型,更是需要依靠進口。”張記華表示。 “身份特殊” 出口難題未解 然而,專用車出口的根本難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。據悉,2009年,河北省兩家專用車企業出口到非洲加納的專用車,由于售后服務問題遭到當地用戶投訴,并且處理方式欠妥,最后升級為外交事件。更重要的是,這嚴重損害了國產專用車的品牌形象。 2006年底,國家相關部委發布了《關于規范汽車出口秩序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規定從2007年3月起,對汽車產品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,同時對汽車整車產品出口經營企業實行授權經營管理。但是,由于專用車比較特殊,不完全適用于《通知》,因此,專用車出口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因此得到解決。 據了解,由于大部分專用車企業不具備自營出口能力,目前專用車出口渠道主要依靠三種模式:第一是依托集團公司下屬的進出口公司;第二是依托代理商出口;第三是部分專用車企業依靠其他渠道出口,比如邊貿、國內工程承包商自帶專用車承包國外工程等。 “專用車出口面臨的難題有兩個:一是營銷渠道不豐富;二是國產專用車并沒有得到國外市場的充分認知,也就是說,海外市場并不知道中國專用車企業的產品。這就需要通過參加國外的汽車展覽會,才能獲得認知和認可。”張記華表示,如果要出國參展,企業付出的成本太高。 |